今天歡迎在臉書玩錶家社團大家非常熟悉的 Steven Tzeng 老師來分享他對於微品牌手錶 Ginault 的錶評曾老師玩錶多年,醉心於古典與創意,喜歡以文學與歷史佐錶,自足於小天地的吟遊人。讓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嚐他的精采好文。
細數這幾年的玩錶之路,其實最早是從德國小廠Archimede開始入門。後來因緣際會直攻 Rolex,從中古勞開始玩到Vintage,玩了14060以及1601,原本還看上5513,後來因故作罷。而Christopher Ward 的手動五日鍊,算是首次對新興小廠的嘗試,結果印象竟然不錯,因此,才有了這次入手微品牌的契機。
為了有個好的起跑點,微品牌通常會借助主流設計之力,作為它們初試啼聲的作品。但這也成了錶友評價兩極化之處。模仿主流設計這件事,正面看它叫做「致敬」,負面看它叫做「抄襲」。但倒還不至於到「仿冒」(Fake)的地步。
不過,就像有的人堅持飛行錶只有IWC才是正統,潛水錶獨尊勞、歐、寶珀方是王道。也有的人不願被狹隘的門戶之見綁住,願意用更寬廣的心胸來看待玩錶這件雅事,「只要不是仿錶」。於是致敬設計的良窳,就全看小廠功力高低,以及消費者對設計元素的喜愛程度。只要致敬之外還能有點小小的巧思,雖不翻新、但能出奇,自然就能吸引人買單。若還具備更堅實的內在(機芯、做工、用料),相信推出一砲而紅的作品、取得第一桶金,從此立定腳跟、由微而小、由小坐大,也不是不可能。
對我來說,初次見到Ginault的水鬼時,就給人有這樣的感覺:
現代勞的規格外型,古早勞的劍形指針,非習以為常的賓士針,搭配動感紅色秒針。致敬,卻不全然模仿。這第一眼的印象,便贏得了我的好感。由於此錶致敬勞的40mm標準大小,因此對比大部分品牌43mm、42mm、41mm的水鬼尺寸,更能妥貼坐落在我15cm腕圍的細手,不得不說也是我看上他的原因之一。
內在部分,雖然採用陸製機芯,但官方嚴格控管品質用料,甚至為了品質穩定,將重要的零件如擺輪、游絲等做了升級,於中國生產後,運至美國本土完成組裝。每枚機芯都由師傅親自調教,並很有誠意地做了「六週」各方位的秒差測試,確保所有機芯的秒差都能控制在一定的精準度。(看起來大概是向瑞士天文臺準度看齊)看到這裡,很難不動心。
官網的價格是乍看難以親近的1399鎂,但用上推廣期間頗易入手的折扣碼,讓人可以用699鎂的價格輕易擁有。不過看來看去,官網上的款式清一色都是黑白配的經典水鬼式樣,頂多有日期、無日期;白色時標、老鐳色時標。對我而言,要能戴在手上、卻不覺得只是模仿的手錶。Ginault雖然有上述令人欣賞的設計,但還沒能打動到讓最近對錶冷感的我到願意下單的程度。直到出現了新款:藍金外圈配色水鬼出現。
藍色與黃色,向來就是色彩學上易搭的組合,從歐洲中古時期貴族的旗幟配色,到知名運動品牌的衣褲球鞋,都可以發現藍與黃的搭配。但是不同深淺的藍黃配,所帶出的氛圍不同。比如Tudor pelagos的藍,是明亮的藍色,很年輕、很有活力,但在搭配正裝上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味道。一樣藍金配色,那就不提不提到此錶致敬的勞,所推出的藍金水鬼: 116613LB。可是LB的藍也是亮藍、金是澄金,加上藍金錶帶,可說是貴氣逼人,並不適合小弟的個性與職業。
但這款Ginault的藍金配,藍,用的是紳藍。我不願意用「深藍」,是因為我覺得「紳藍」更能凸顯出這種藍色所帶給人沉穩、低調的紳仕風格。金,則是亮度比起澄金稍微再暗一點的金,官方稱為沙金。這樣亮度的金,搭配紳藍,便形成了一種內斂、優雅、活力的配置:外圈稍暗的金,與錶盤上的老鐳色協調呼應,紳藍與走動的鮮紅秒針,一靜一動,再加上紅藍的對比色,意象絕佳,配合低調扎實的不鏽鋼色實心鍊帶,烤漆面(官網google翻譯是琺瑯)的優雅面盤,還有現代勞所沒有的凸形藍寶石玻璃鏡面,已經沒有不入手的理由了!於是在考慮了幾天後,決定order。
實錶收到後,一直沒空好好開箱,直到今天小孩睡午覺的空檔,和老婆偷閒到家中附近的咖啡廳,她一邊做著北海道自由行的功課,我則好好地開箱把玩手錶,才有辦法一一記錄細節。
原廠的錶盒簡單用心,打開後東西都收納得很整齊,除了錶之外,貼心附上調整錶帶的起子、高級擦拭布,以及隱藏在擦拭布後面,原廠保卡、六日多方位測秒證明書還有多送的一條米色NATO帶。根據測秒結果,秒差都在不錯的範圍內,可惜都是調整成略慢的秒差,但個人比較喜歡略快的配置。鍊帶很紮實,且不太刮手,以兩萬左右的錶來說,是很令人驚奇的地方。拿在手上手感略沉,用料不錯,大勝Seiko平價水鬼鍊帶。幾乎有我手上GS鍊帶的水準。可惜14060早已出掉,否則可以再好好比較。(但我想一個空心一個實心,很難比)摺疊扣的部分手感扎實不鬆動,有快調,操作上也很直覺,深獲我心。鍊帶的連結採用螺栓式,比起一般的針式插銷,調整更容易,也更安全。於是立馬拿起原廠送的工具,先把所有可拆錶節全部拆下,再把錶扣快調的部分調到最緊,戴上我15cm的手,剛好,是一種不會太緊、小留餘裕的程度。
仔細品味此錶優雅、內斂、動靜皆宜的配色,高質感的面盤烤漆、細緻的時標做工,錶殼和錶帶都有令人驚喜的細部打磨。坦白說,如果不是機芯有Made In China的原罪,這樣一款錶就算照原價賣,也不是太誇張的價格(好吧,我忽略品牌知名度也是價值的一部份)。
龍頭是採用G廠的廠徽,四瓣的設計,使得龍頭標誌沒有像勞的王冠一樣,有logo朝上不朝上的問題。仔細轉開龍頭,龍管外層的防水膠圈明顯可見,讓人增加不少安心感,轉動指針調整時間,手感是扎實的,日期可快調且瞬跳,凡此種種都讓人印象不錯。
整體來說,這只錶確實是我曾擁有過20k左右的機械錶中,最滿意的一只,甚至遠超過我把玩過、比這只錶更貴的他廠水鬼。
不過,玩錶除了「愛己所選」的感性外,也要有幾分理性,對於這款錶,個人有些喜愛之外的想法:
-
陸製機芯雖然經過「慎選大陸工廠」、「更換重要零件」、「美國精心調校」,但取材自2824的設計,是否能再行走6、7年,甚至洗油後依然有一樣的表現,還有待時間證明。
-
目前藍金款沒有無日期的面盤配置,其實個人比較偏好無日期款,不過這部分還好說,有日期就當作日常實用,雖然稍稍破壞了面盤平衡,但至少沒有用上勞最著名的凸眼日期放大鏡,這部分個人尚可接受。
-
原廠定價1399,卻一直給優惠碼賣半價的方式,部分WUS國外錶友不太認同,感覺沒有意義。事實上一旦用了MIC的心臟,不管你做了再多後天的努力,就是有人覺得你只值500鎂,於是你半價賣699鎂還是有人嫌貴不買單,不過這部分就見仁見智了。
-
外圈是鋁圈,相對一般小廠如CW特價時一萬多就有陶瓷圈水鬼,鋁圈的設計也是見仁見智。不過外圈材質只是一只錶眾多元素的一個,事實上如果夠喜歡,愛屋及烏也是可理解的,更別說鋁圈與陶瓷本來就各有所長,而後者單價比前者往往貴出數倍不只,以平價錶會拿來粗戴的使用情境,個人毋寧喜歡用鋁多些。
-
摺疊扣沒有印上廠徽,似乎給人品牌自信度不足的感覺,面盤有廠徽、龍頭有廠徽,就錶扣沒有,翻過手腕看時總覺得少了什麼,畢竟勞的摺疊扣有王冠,是我覺得使錶滿有整體感的設計,雖然有修改的致敬原本就無須照單全收,但好設計不在此限,事實上兩者logo也不同,不是嗎?
G牌其實好幾年前就已經推出作品,這次的應該是它的第二代,不過以規模和知名度論,稱G牌作微品牌應該是沒問題。而作為我挑選出來當第一次接觸的微品牌,Ginault沒有讓我失望,目前台灣已經有好些錶友皆入手此錶,有興趣的自行上網搜尋,應該都能看到相關review,我就不再多補充了,只針對個人把玩心得以及關注的心路歷程,在這篇做個分享,既是為自己的玩錶之旅留下一個紀錄,也給有興趣的錶友參考,最近幾天應該都會戴著它,之後有機會再來分享秒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