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漢斯季默Hans Zimmer〈The Classics〉專輯樂評,談設計之經典與創新,以Seiko白琺瑯週年計時為例。
電影配樂以其豐富的故事性、充滿畫面的想像感,一直以來就是自己頗愛的音樂類型之一。既然談到電影配樂,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代大師漢斯季默(Hans Zimmer) ,著名電影如〈神鬼戰士〉(Gladiator)、〈獅子王〉(Lion King)、克里斯多夫諾蘭(Nolan)的〈蝙蝠俠〉(Batman)三部曲等,皆出自他的手筆,且得獎無數。相信這樣一說,大家對於影片中的旋律應該都略有印象。
漢斯季默,原籍德國的作曲家,在英國成長、奠定事業基礎,擅長高節奏性、高戲劇張力的配樂,精熟各種樂器的運用,也頗能針對電影劇情,選擇適合的主樂器,以求凸顯角色性格與心境。
有別於一般坊間自請室內樂團重新演奏復刻的版本,這次的精選輯,不只是由漢斯季默親自選曲、操刀、重新為自己的經典作品編曲,同時更邀請了各項樂器的知名演奏家,如
鋼琴請到郎朗(Lang Lang)
小提琴交由琳西特莉(Lindsey Stirling)
電影中常常用來表現恢弘氣勢的小號,則邀了提爾布羅納(Till Brönner)擔綱。
為了讓這些名家的實力能夠完全發揮,漢斯季默在原有樂曲的基礎上,除了賦予自己想要的全新感受外,更為這些音樂家量身打造了適合的風格與特殊橋段,使得這張貌似「復刻」的經典配樂精選輯,在聆聽時常有驚喜。
例如第一首,電影〈蝙蝠俠〉二部曲〈黑暗騎士〉的主題曲〈Main Theme〉,原來的版本為了呈現黑暗騎士特有的深沉心境,主旋律由大提琴負責,走低沉恢宏的風格 :
但在漢斯季默的新版本中,他為了讓琳西特莉的小提琴技巧能充分發揮,特地新編了十足靈巧炫技的主旋律,讓經典曲目與優秀的提琴手能夠激盪出新的火花,並讓兩者相得益彰:
再例如有名的電影〈神鬼戰士〉配樂,大家應該耳熟能詳的,是裡面各種壯烈的格鬥場面及戰爭橋段,其中的〈Gladiator Rhapsody〉一曲,原版為了強調千軍萬馬的奔騰氣勢,用了許多樂器甚至電子音樂陪襯,然後再用帶出主旋律:
(建議從3:15開始聽)。
但漢斯季默竟然大膽地將這首曲目改成斯文沉靜、有如德布西(Debussy)〈月光曲〉一般的鋼琴獨奏,讓朗朗完全發揮他鋼琴演奏的功力。而且整張專輯中的兩首〈神鬼戰士〉壯烈的經典曲目都是如此處理。(另一首〈Now We Are Free〉除外)
尤其是最激昂的戰爭配樂〈The Battle Scene〉,漢斯季默似乎玩上癮了,雖然沒有把它處理成文靜的節奏,但卻再度以朗朗高超的鋼琴技巧為主軸,搭配室內樂團,以原本快速激昂的旋律,兩相混搭出有如拉赫曼尼諾夫的〈帕格尼尼狂想曲〉(Rapsodiya na temu Paganini)般的精采動人。不是漢斯季默,勢必無法如此大膽又無違和地操刀此種編曲,但如果不是朗朗,也無法漂亮呈現這首曲目中炫目多元的鋼琴技巧,兩人一起成功營造出經典曲目的新風貌!
坦白說,經典之所以是經典,就在於它「元祖」的歷史意義及魅力無人可以替代,當觀眾對於電影有了感情,自然會把這樣的感情投射在配樂中,因此「原版的最好」,甚至再版復刻的精選輯,只要樂團人數或品質不如原版,耳尖的觀眾一定都會聽得出來,這也是我很少買配樂精選輯的原因,寧願一張一張買原版,然後再自己挑喜歡聽的曲目做成合輯。
但漢斯季默這張親自操刀的精選輯徹底改變我的想法,他以「這些曲目的父親」的高度,向我們展現了,如何讓「復刻經典」這件事情,不只能翻奇出新,甚至能夠再度讓新曲風成為新經典!不容易!Bravo!也因此,自入手以來,我在車上最常放的CD就是這張精選輯,百聽不膩,且每次聽都能愉悅地玩味裡面的新編之處,以及操刀音樂家們精湛的演繹技巧。
回頭看看錶,又何嘗不是如此?玩經典、玩復刻,我必須說一定有人買單。因為經典無可取代,所以人人都該入手一只,但是我更喜歡的,是在經典之中注入新元素、且不但無違和、更能彼此襯托,讓帶點創新的復刻款,在經典之外有了自己獨立的風貌,甚至成為一代經典。這並不容易,因為經典深植人心,而人心抗拒改變,創新從來就是吃力不討好,更何況要融合兩者。也因此,比起經典復刻,那些經典中又帶點無違和創新的款式,往往更讓我欣賞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批評經典名著《文心雕龍》,裡面有一篇同樣在探討經典與創新的文章,內容提到:
「文之體有常,變文之數無方」
(文章有他固定經典的格式,但變化的方式則無窮盡)
但是要能兼顧經典與創新,並不是那麼容易,所以作者認為:
「是以規略文統,宜宏大體。先博覽以精閱,總綱紀而攝契;然後拓衢路,置關鍵…………,憑情以會通,負氣以適變,采如宛虹之奮鬐…………,乃穎脫之文矣。」
文字有點長,但大意就是:「多看多觀察多比較,抓住經典精神後,依照情境與需要,發想給予適當的變通,自然就能脫穎而出。」
因此,作者下了一個結論,個人認為很可以當作腕錶設計中,復刻與創新之爭的一個解方:
「文律運周,日新其業。變則可久,通則不乏。趨時必果,乘機無怯。望今制奇,參古定法。」
(凡設計必有規則,但呈現方式可以與時俱進。可以創新,設計者就走得長久;符合經典,消費者就不會疲乏。果斷地掌握適當時機,設計出具有變化元素、但又不脫經典精神的事物。)
以這樣的觀點,來看看2016年時,精工推出的60周年復刻計時,其中我挑選由日本琺瑯工藝大師橫澤滿(Mitsuru Yokozawa)所操刀的白琺瑯款SRQ019:
白色琺瑯搪瓷面盤、復古的阿拉伯數字、紅12時標,這些都在致敬品牌1913年所推出的第一款腕錶Laurel桂冠系列。
而經典的青燒桃針與月牙秒針,與品牌自家製的計時機芯8R48,不只代表Seiko歷代各款式經典元素,其中獨特的計時機芯,更是首度結合了「導柱輪、垂直離合、三叉同步歸零錘」的特殊設計,再加上精工引以為傲、據傳上鍊效率勝過ETA的獨家「魔術槓桿」系統,讓這只錶不止有經典的外觀元素,更有自家創新工藝的機芯內涵。
紅12琺瑯面盤腕錶,歷史上主要是大三針款式,如今Seiko拿來用在計時錶的設計上,也讓這只SRQ019成了這個子系列的開山祖師,融合經典與創新,誰曰不宜?
欲知此錶更多介紹,可參考日本官方網站
http://www.seiko-watch.co.jp/news/baselworld/posts/524/20160317
當然,我們都知道Seiko產品線太多元,也橫跨高中低價系列,因此「GS以上才有全機芯打磨」的默契,在這只錶上依舊展露無疑,是以此錶背面的機芯打磨,依然乏善可陳。
但綿密的上鍊手感以及實際配戴時的精準度,相信機芯各零件的功能性打磨是有的。此外作為週年限量紀念錶,Seiko也夠意思給了實K金材質的自動盤,再飾以日內瓦波紋,算是給了該有的機芯門面。
同時,以訂價8萬元的價位,Seiko還提供了此錶比照GS的錶殼打磨工藝「Zaratsu」(砂輪拋磨法)。雖然使用316不鏽鋼,但是仿照武士刀的工法,反覆經過多次鑄壓後,鍛造出極高的金屬密度,足以在錶殼上,打磨出鏡面折射且不扭曲的效果。
可以說,Seiko把自家歷史的設計、獨創技術的機芯以及看家本領的打磨,都給了這只白琺瑯週年紀念SRQ019,因此,這次能以實惠的價格,覓得今年3月保卡的未使用新品,個人尚覺滿意,為自己手上Seiko的系譜收藏拼圖,又添上了一塊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經典、復刻、創新,是個錶壇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。感謝這段玩錶的歷程,讓自己在文學、音樂之外,有了更多跨領域互通對話的可能,也感謝大家有耐心看完這麼多的字,大家都好捧場XD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