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Link and Tag 客座錶評時間來分享 Calatrava Yang 之前發表他精彩的文章。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. 鉅細靡遺的收錶過程跟評論,讓人想要一讀再讀。
從去年下半年起,戴了快十年的 LandMaster Kinetic又開始無法正常儲電, 想想戴了這麼久也夠本了(保養過一次),就決定換支新錶。很快的我就入手了GS SBGA001。
因為我在十多年前還很迷手錶的時候就很喜歡它了,以它的功能來說要做為日用錶也完全沒問題。只不過這一買之後又點燃了以前的熱情。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吸收資訊,惡補這段時間的空白,當然也免不了要搜尋下一個目標。
經過了半年的研究,最後入手了這支 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。
相信大家對這個品牌都相當陌生,它成立於2008年,第一款錶Benu則在2010年推出。品牌名來自十九世紀一位知名的德國製錶師Carl Moritz Grossmann。可以想見該廠想傳承德國製錶的精神。從產品線來看這個品牌目標在高階市場,去年年產量不到五百支(未來的目標是一千支)。雖然還無法達到所有零件全自製,但目前已達到九成以上。
在2016年前所有的錶款都只配貴金屬殼,三針的基本款起價接近三萬歐元。但去年Atum和Tefnut兩個主力系列推出了限量的鋼殼入門款(Pure版)。把入門門檻一下子降到約一萬歐元。
Atum Pure 和 Tefnut Pure
最早我會對這個品牌感興趣,是因為它們的指針非常精美。我認為這是目前錶界裡少數特別費工、層次細節又好的指針。其中部分錶款還燒至少見的紫棕色(其他品牌若燒製鋼材幾乎都選擇藍色)。第二就是機芯在設計和修飾的風格我非常喜歡。
說到德國錶,最為人所知的就是3/4德國銀夾板、寶石黃金套筒和手雕擺輪夾板等。這些特徵在知名度最高的A. Lange and sohn和Glashutte Original也常見。相較於瑞士機芯,德國機芯的這些特色在視覺上比較豐富華麗。我很喜歡這樣的風格,所以我的第一支中高階錶就選了GO PanoReserve。Grossmann當然也保留了上述特色,而且它們用了比3/4夾板更早期的2/3夾板設計。錶最容易觀察的機件運作就是擺輪,但3/4夾板會佔據大部分空間,大多德系錶的擺輪都不會太大,甚至可以說是偏小(例如Lange 1)。2/3夾板讓出更多空間以至於能配置更大的擺輪和手雕夾板。
起初我的預算只能考慮入門的Pure版,雖說基本架構幾乎一樣,但機芯修飾卻閹割掉非常多(夾板波紋打磨改噴砂、擺輪夾板沒雕刻、寶石軸承沒K金套筒)。我認為很完美的指針也被挖洞填了陶瓷(不過這點勉強還可接受)。想了一陣子總覺得不夠滿意,另一方面也想等今年Basel的新錶款,就暫緩下訂。後來發現Moritz Grossman今年又出了極少量的High Art版本,是在Atum Pure的外殼裝進K金版機芯的混合版。正好是市場上最少見,也是我最想找的鋼殼配高階機芯,所以雖然價格超出預算不少,但我還是決定咬牙下訂。
要入手這支錶除了價格因素外,另一個問題是台灣根本沒有代理商(很多小廠都沒有)。幸好原廠不僅回應迅速,還答應讓我先付訂金保留(因為每一色只限量十五支),所以更堅定我敗下去的決心。於是在入手GS後快一年,終於收到了這支Moritz Grossmann Atum Pure High Art。
以下搭配官網照片和部分實拍照做詳細說明
錶盒
外紙盒,Mark不太明顯
翻開外紙盒可以看到品牌的精神起源
常見的大型木盒,簡單附贈擦錶布和放大鏡,下層有說明書和保卡我就省略了
另外也附一個皮質攜帶盒,這個才是真正有可能用到的錶盒
可惜內部得要自己再加點緩衝材料才比較能讓人放心
錶殼
傳統的三件式圓形錶殼,線條圓潤沒有明顯轉折。全部都是亮面拋光,錶背的刻字立體感算中等。錶圈相當窄而錶耳又稍長,整體比例看起來很修長優雅,但是本來就偏大的尺寸再加上這麼設計,戴上手的感覺會再加大一些。
錶冠及啟動裝置
對手上鍊錶來說錶冠的手感相當重要,也因此通常都會搭配較大的錶冠。此錶的錶冠雖然不算特別大,但刻紋夠深,使用起來的手感相當不錯。另外也在靠近底部的地方設計了溝槽方便用指甲拉出錶冠,雖是小細節但相當實用。
另外要特別解釋的就是四點鐘位置的小按鈕,這是負責調時後啟動走時的按鈕,傳統的調時設計是拉出錶冠後進行調時,如果有停秒功能就要在推入錶冠後才會啟動秒針。但各位應該也曾遇過,因為齒輪間隙或不慎誤觸,因此在推入錶冠後指針又產生少量偏差。
Moritz Grossmann 的這項設計在錶冠拉出後會馬上退回原位,等調時完畢後按下小按鈕才會啟動秒針恢復走時。除了可避免上述問題,並且也減少水氣和塵點在錶冠拉出時侵入錶殼的機會。實際操作上確實順手好用,尤其是對有強迫症的錶友來說感受應該更深。
面盤
立體鑲嵌時標和下凹小秒針盤構成了簡潔但不過於平板的設計,沒有多餘的數字或文字說明(這點對文錶來說尤其重要)是我很喜歡的部份。刷紋處理帶來些現代感,跟指針、時標的搭配也很和諧,但分鐘刻度做到1/5分就有些多餘。此款的面盤總共有三色可選,除了白色是素面外,藍色和灰色都有直刷紋。
白色是經典色,藍色和灰色則是近年來越來越常出現的熱門色,這三個顏色我都喜歡,不過考慮整體的設計和配色後,我最後選了藍色。
指針
Atum Pure的指針我認為並不是Moritz Grossmann最美的指針,除了線條較生硬,也多填了白色的Hy-Ceram陶瓷。我向來討厭文錶指針有夜光塗佈,這雖然不是夜光,但乍看也差不多。我曾問原廠是否可以換裝Atum的指針,
結果當然被打槍。我只好說服自己這樣比較配我選的刷紋藍漆面(但還是遺憾啊…)
補充其他款的指針
Benu
造型比Atum更優雅,但沒有Atum來得均衡,我覺得各擅勝場
Telnut
跟Benu相似的風格,修飾得稍纖細以搭配錶款設計
錶帶扣和錶帶
附廠名針扣,刻字和錶殼一樣並不算非常立體,和摺疊扣相比我更喜歡簡單的針扣,有些錶友認為摺疊扣較安全,皮帶的壽命也比較長,不過相較起來我還是覺得針扣方便欣賞機芯比較重要,另外摺疊扣也常要價不斐,尤其是貴金屬的。錶帶材質不意外是手縫鱷魚皮,初步看來沒太大問題。
機芯全貌
打磨和雕刻的細節非常吸引人,我尤其喜歡大尺寸慢擺輪擺盪起來的感覺
夾板寬波紋打磨及手工刻字
Moritz Grossmann所使用的是非常寬的波紋(至少是大多數錶所用的兩倍寬以上),細看起來也很細膩,我不確定實際的工法,但不會給我多數品牌的生硬感,例如GO。而手工刻字毫無疑問也比CNC刻出來的質感好太多了。
懸臂式手雕擺輪夾板
因為2/3主夾板保留了較多的空間,才能安置下大面積的擺輪夾板,上面的手工雕花和微調裝置更是吸引人,這部分連L&H都要略遜一籌。
透明藍寶石軸承及隆起式K金寶石套筒
有別於一般所使用的紅寶石軸承,Moritz Grossmann所使用的都是透明的藍寶石軸承,理論上兩者的特性沒有太大差異,但搭配起未鍍層的德國銀夾板,配色非常特殊。而K金套筒的部份一般就不太常見,但Moritz Grossmann所用的隆起式套筒又更費工。
棘輪蝸牛紋
棘輪的蝸牛紋打磨(或相近的太陽紋打磨)也是德國錶的傳統之一。這部份和夾板的波紋一樣都非常細膩,而且多達三層。
Grossmann擺輪
此錶所使用的自製的大型擺輪,直徑有14.2mm(一般在10mm上下就算很大了),理論上擺輪的直徑越大,擺動時的動能也較不容易受外力所干擾,擺輪上共有六顆螺絲,其中四顆用作慣性微調、兩顆用作配重調整,為了減少空氣阻力特別把固定處的擺輪邊緣內凹。用意和Gyromax擺輪類似,但我覺得好看多了。
Grossmann微調裝置
相較於其他德國錶常用的鵝頸微調,Moritz Grossman使用更複雜的系統理論上會更精密,至少我認為視覺效果是更好的。
雙層游絲
游絲尾端由手工調整出No. 80 Breguet terminal curve,理論上能有較小的方位差,其他關於錶身外觀的細節可以參考。
機芯的細節可以參考(多了動力指示,但其他都一樣)
http://watchesbysjx.com/2015/11/a-detailed-look-at-the-moritz-grossmann-benu-power-reserve.html
在這個3C時代裡機械錶到底哪裡好、為什麼值得花這麼多錢,每個錶迷可能有自己的答案,也藉此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錶。從上述的各項細節,給我的感覺是Moritz Grossmann同時想兼顧實用性和工藝,這也是我理想中的機械錶,所以雖然它有不少問題(價格不低、沒代理、未來性存疑等)。我還是決定支持了。
題外話
在準備付清尾款的前夕,意外得知Lang & Heyne Friedrich III的定價其實也差不多,在發現Moritz Grossmann之前其實我有先考慮過Lang & Heyne。它也是一間德國的獨立小廠,設計走古典風格,用料作工都非常頂級,我從十多年前就知道也非常喜歡他們,只不過在當時完全是力不可及。Friedrich III是他們第一次推出鋼殼的錶款,讓入門門檻下降不少。他們一樣在台灣沒有代理商,我從官網上找到最近的代理是香港的錶店。因為當時只把預算抓在一萬歐元上下,對方聽了可能覺得差距太大吧。就連報價都懶了,我也有自知之明沒再打擾。但沒想到後來我又追加預算了…
兩者對比起來,就外觀上我認為Friedrich III勝過Atum Pure High Art,除了設計上更典雅,指針(Cathedral hands,但一般是用來指另一種針型)尤其更讓我著迷。前面有提過我很看重指針的設計跟作工,Lang & Heyne是另一個讓我非常滿意的品牌,而且他們提供的指針種類更多又極其精緻,例如: Louis XV、Spade、Lancet
機芯部分Caliber VI捨棄了傳統的大片夾板(3/4或2/3),但也不是瑞士風格的多片夾板,修飾的部分則是Lang and Heyne慣用的噴砂處理,雖說用料跟作工還是無可挑剔,但就觀賞性的部分我覺得Atum Pure High Art是比較好的。總之這次已成定局,不過Lang and Heyne的部分錶款對我確實很有吸引力,例如今年頗受好評的新款Georg和絕美的中央積分/秒的計時Albert。幻想哪一天有機會再來開箱吧。
插曲
經過冗長的寄送和報關,其實我在六月下半就收到錶了,但為什麼等到現在才貼文? 因為我拿到瑕疵錶了。本來是興高采烈要開箱拍照,沒想到膠膜拆開就發現。
我馬上連絡原廠並要求換新,原廠也同意,所以又花了約一個多月再組一支給我。在等錶的過程中臨時起意又把錶拿出來看,赫然發現面盤的色點又變多了!?
詢問原廠也完全沒有頭緒,只能等退回原廠後再進一步分析,目前換新的錶是沒有發現同樣的問題,希望不要過一陣子又冒出來。另外店家還送我一把MG的拆信刀,採用Atum的指針造型,細節也很不錯。
最後送上規格表
- 機芯編號 Cal. 100.1
- 零件數 198
- 寶石數 20(其中三個有K金套筒)
- 擒縱系統 槓桿擒縱(Lever escapement)
- 擺輪總成 Grossmann擺輪(四顆慣性微調螺絲和兩顆配重螺絲)
- Nivarox 1游絲(末端為No. 80 Breguet terminal curve)
- 擺輪直徑14.2 mm
- 振頻18000/hr(2.5Hz)
- 動力儲存 42小時
- 功能 時、分、小秒、可停秒、Grossmann上鍊/校時裝置
- 特色 Grossmann上鍊/校時裝置
- 懸臂式擺輪夾板及Grossmann微調螺絲
- 支柱式機芯(Pillar movement),材質為未鍍層德國銀
- 手雕擺輪夾板及擒縱輪夾板
- 夾板Glashutte條紋打磨、棘輪三重蝸牛紋打磨
- 隆起式K金寶石軸承套桶
- 校時裝置 不銹鋼錶冠/校時啟動鈕
- 錶殼尺寸 錶徑41mm,厚度11.35mm
- 機芯尺寸 直徑36.4mm,厚度5mm
- 錶殼 三件式,不銹鋼
- 面盤 不銹鋼鍍銠時標
- 指針 手工製作,不銹鋼,時分針內填HyCeram
- 鏡面 藍寶石,內層抗反射鍍膜
- 錶帶 手縫鱷魚皮帶配不銹鋼針扣
PS. Pillar movement為古老的機芯架構,即上下夾板僅用柱狀結構固定
以Ferdinand Berthoud FB1為例(找不到Moritz Grossman有這麼清楚的照片)
如果各位有機械鐘,也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結構,這樣的設計可以方便由機芯的側面進行零組件的確認和調整。另一個原因也在於向傳統致敬,PS2. Moritz Grossmann在生產時採用”二次組裝”的流程,第一次組裝確保功能正常並進行走時調校,之後完全分解並完成細部打磨,最後進行第二次組裝、調校和測試。目前就我所知Lange也是這麼做的
PS3. 如果對Moritz Grossmann還想了解更多,可以參考他們的電子目錄,除了對於錶款的規格清楚載明外,也詳細介紹他們的技術特色,會在這方面下功夫的錶廠其實並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