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我攜帶Casio G-shock GG-1000前往參加錶聚,話說從第一代1983年的G-shock DW-5000C到現在,也有33年了,雖然說機械腕錶在藝術以及工藝價值上比較容易顯現出來,但是G-shock對我來說應該是最早的智慧型腕錶。
G-SHOCK的誕生源自G-SHOCK設計之父 – 伊部菊雄一個簡單的想法,一只摔不壞的手錶。但即便他在錶殼外包裹再厚的橡膠,手錶依舊經不起摔。
「當我看到一群孩子在踢皮球時突然想到,『如果把手錶放在球裡,是否就可以承受強大的衝擊呢?』」這個嶄新的想法成為了G-SHOCK的”運用點和點來支撐零件的中空構造”設計概念,包裹機芯的設計理念孕育了耐衝擊的中空構造。
直到今日,G-SHOCK依舊致力於時計科技的創新。
像我手上的GG-1000,就擁有了鬧鈴、世界時區、指北針、日期、倒數計時、碼表、LED背光顯示,幾乎功能都有了,另外這只是以”極限大陸”為開發概念,專為對抗險峻顛簸的極限陸上環境所設計。以防泥構造打造並搭載雙重感應器,不僅在塵土飛揚的沙漠或身陷泥濘的大雨中能順利操作各項功能,更精準掌握方位與溫度指標,提升探險家在嚴峻環境下資訊讀取的準確與便利性。
對我來說,腕錶是種藝術,也是一種功能的配戴,有頂尖的玩錶家,也有功能性玩錶家,不過都是源自於對計時器的喜好,如果人跟人之間的相處,也能如同計時般的單純,那麼就是一錶人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