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各位玩錶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許多70年代老錶會在 “Swiss” 或是 “Swiss Made” 有個古怪圓形標誌,其實這是希臘文”Sigma”。在現代,這標誌具有鑑定真偽公用,畢竟對於老錶來講,後裝的錶盤,非原廠零件,都會大大降低錶的價值。
在1973年,一群l’Association pour la Promotion Industrielle de l’Or (APRIOR)/製作貴金屬錶的製錶工會會員們(包括Patek Philipe, IWC, and Vacheron Constantin)與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 瑞士聯邦鐘錶工業,決定推廣”用貴金屬零件製作的高價值,高工藝鐘錶”。
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呢?
要記得的是當時的歷史背景,70年代是大經濟肅條時期,加上石英錶的崛起,黃金價格暴漲,有什麽方式比強調”用真金”製作的錶更能推廣它的保值性呢!所以在那年代,”Sigma”標誌代表了這錶的針/指標/面盤是用了真金製作。不過,這並非獨創舉動,其他有”OM”標誌,Or Massif,(Omega從50年代就沿用的真金製標記)。
雖然APRIOR是在1973年成立,但其實早在1971年就已經註冊商標了,而且在許多1970年的勞力士錶上都已經有”Sigma”標誌了,所以嚴格上來講,不一定是1973年之後生產的才會有”Sigma”,原因有可能是面盤製作商(像Stern and Singer),在APRIOR註冊之前就已經投入設計變更進行生產。
從”Sigma”標誌歷史來看,雖然APRIOR有意圖的想保護,推廣傳統製錶工藝,但在推廣方面,其實效果非常有限,因為畢竟只侷限在有使用”貴金屬零件”的錶上,那應該也沒有人會去買一支錶然後用它貴金屬的重量去算價值,所以Sigma標記認證感覺毫無意義。再來, Sigma標誌認證也沒有真正有效阻止石英錶的入侵,所以機械錶還是回歸到讓人可以欣賞,理解,認同傳統製錶工藝來的實在與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