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的手錶越來越講究耐用性,要有更深的防水,更多的防震,甚至更強的抗磁。 Rolex 的 Deepsea Challenge 下到海洋的深處 (10,908m/35,787ft) ,Omega Speedmaster 於 1969/07/21 伴隨著人類第一次征服月球。今天來講一講,其實 Omega Speedmaster 不是唯一上過月球的表,其實還有Bulova 跟 Rolex 都去過太空。今天讓我們介紹也上過月球的Bulova Moon Watch。
1971/7/26,當時阿波羅15號任務的手錶是使用NASA(美國太空總署)所配的 Omega Speedmaster,而Bulova 有請其中一名隊員Dave Scott在平時的訓練環境下測試Bulova Chronograph C的耐用性。而當阿波羅15號到達月球時,Dave Scott 手上的 Omega Speedmaster 因無法適應強大的壓力變化,錶面的壓克力脫離了錶殻。手上的錶壞了,而進行太空任務時,時間掌控是非常重要的。還好當時Dave Scott 有自備另一支手錶,就是當時Bulova 所提供的 Chronograph C。當所有太空人回到地球時,NASA 會回收所有的 Omega Speedmaster ,因為那是屬於美國政府的。 也因為這個原因,沒有一支Omega登月錶有流入拍賣會。在2015年的10月,Dave Scott 戴著上月球的 Bulova 在 RR 的拍賣會上創下了第一支有上過月球拍賣手錶,得標價為1,300,000美金。當然其實除了Bulova 跟 Omega外,其實Rolex 也有一支登月錶,改天有機會來寫一下Rolex 的登月錶。
Bulova 也很聰明的在接下來的一個月,宣布要從出當時的 Bulova Moon Watch 。 所謂打鐵趁熱,就在所有錶界都在討論Bulova Moon Watch , 而這支錶又宣布要從出江湖,雖一不同的是這次Reissue 把錶殻放大,而把原有的ETA Cal.7736 改為Bulova 專利的高震頻石英機芯 262 KHz 計時機芯。第一代Bulova Moon Watch Reissue 賣的非常好,但我個人覺得當時的 Moon Watch 有很大的進步空間。Logo 字體不是很配手錶,而錶殻偏大。
今天要介紹的就是 Moon Watch 2.0 , Bulova 在2.0上做了一些小細節的改變 ,雖然是小細節,但讓錶在整體上好看很多。Bulova 把logo改為舊的Logo,跟當時登月的 Chronograph C 是一模一樣的。而也把日期拿掉,讓錶盤看起來更乾淨利落。雖然說沒有把錶殻縮小,但Bulova 把錶殻做了PVD處理,這樣在視覺上可以讓錶看起來有縮小的感覺。也可以說有Bulova 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 的感覺。
Bulova Moon Watch 2.0
錶徑:45 mm
錶長: 53mm
錶厚: 13.5mm
錶殼: PVD
機心: 262Khz High Performance Quartz
錶殻是以70年代最流行的Cushion Case,戴起來非常的舒服。Moon Watch 2.0的鍍黑處理也非常的均勻。厚度也剛好,不容易刮傷。
再來就是Bulova 的高震頻率N20 262 KHz 機芯,雖然說是石英機芯,但在按下計時時,下方1/10的是以滑動的速度來旋轉,是這支手錶最有趣的地方。會讓人三不五時就想按一下計時。重點是這機芯的誤差是每個月+/-5秒。
這支手錶的標準配備錶帶為皮的Nato,但以我個人的觀感,我覺得Moonwatch只配布料的Nato。看起來更有工具錶的感覺,而且因爲是Cushion Case ,就算戴緊一點也很舒服。所以我幫他配上了Erika Original的鬆緊Nato錶帶(改天來介紹一下不同的Nato錶帶)。還有一點讓我看到魔鬼藏在細節裡,就是這支 Moon Watch 連 Lug Bar 也有做過鍍黑處理,讓我感覺到Bulova 的細心。
戴了2個禮拜後,我對Moonwatch 2.0的總結是:他是一支非常實用的工具錶,很適合帶小孩出去玩的時候戴。石英機芯又非常的耐用又精準,PVD讓他看起來有粗獷。很適合平常休閒時帶,但又很配襯衫。